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28 13:00:24 / 人气: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党的形象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始终重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揽全局、励精图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展示出自信、务实、创新、开放的新形象。认真总结并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情况、新进展,对于深度挖掘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价值和魅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内外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总体情况
  从学术视角看,“政党形象”这一学术概念是由英国学者沃拉斯于1908年提出。在他看来,“政党形象”与现代西方代议政体密切相关,他把政党形象看作是政党在选民和投票人心中的政治形象。事实上,“政党形象”在西方政党政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价值意涵,只是表现为政党在西方代议制民主中的政治竞选、公民投票、争夺选民、政治传播媒介以及政党政治认同等内容。当用西方政治话语定位中的政党形象意涵,来描述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党形象建构的认知时,中国共产党就被表述为“红色政党”“宗教式政党”等形象。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事实上并非如西方民主政治舆论和话语描述的那样。政治形象的建构特别是政党形象的建构,是在一定话语语境前提预设和阐释效能作用下生成的。
  当前,西方学界和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内重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及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理、中国的重大政治活动、由中国共产党主持展开的各项重大系列活动等方面内容。他们肯定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品质,并认为中国共产党具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执政绩效。但同时,西方学界和舆论界部分人士,戴着有色眼镜怀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取得实质性进展,焦虑当前乃至今后中国政府能否有效化解出现的各种国内社会问题、担心中国的对外政策能否长期坚持和平发展并影响世界等。
  具体来看,国外主流媒体、知识界、政治精英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务实、亲民的执政风格和形象,始终关注着每一届中国政府施政的新气象。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他们普遍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关注国内外现实状况,在政治理念和施政方针上展现出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具有长远的政治视野和卓越的政治才干。但国外一些意见性媒体,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能力方面,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工作能力不足引起的不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总体上看,国际主流舆论界、知识界、政治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正在从过往的革命型工人政党印象转变为政治组织建构能力不断提升的执政党印象。
  在国内学界,作为一个学术性与政治性特色鲜明的语汇,“政党形象”一词近年才引起人们的研究关注。从现有学术研究进程情况来看,这主要包括“政党形象”的概念内涵界定,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内容、性质及实践路径等。例如,关于“政党形象”的内涵界定,一部分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策宣示,其核心是永恒不变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会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被塑造。再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学者们从党的内部、国内和国际环境三个层面给予关注,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有利于提升党员的政治认同感与信任感,有利于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有利于营造稳定的执政环境、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促进党的对外交往、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的路径,目前主要有价值性研究和规律性研究两条,又以前者为主要方向。价值性研究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形象给予价值上的概括;规律性研究则强调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管理方式,如提出要符合行政管理的规律,把政党各个层级都纳入管理框架中等。另外,有学者分别从历时性(即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有关思想和实践)和共时性(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形象建设)两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还有的学者,结合了控制论、博弈论、公共选择论及西方政党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构策略。可见,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客观上需要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不应局限于一种视角。

现在致电 0731-65587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