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出发 把中国文化和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20 09:59:04 / 人气:

不久前,由中国香港多家主流媒体主办的“1978卓越大奖”在澳门悦榕庄酒店举行。“100名改革开放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在这份荣耀名单中,既有大众熟知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人才;也有大众熟悉的演艺名人谢晋、张艺谋、刘德华、巩俐等,还有社会名人饶宗颐、金庸、王朔、李可染、王西京等,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咱山西老乡,有“中国奥斯卡”美誉的华鼎奖创始人、著名社会文化活动家王海歌也获此殊荣,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展示行列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9年,也恰逢是华鼎奖创办12周年的日子。12年,一棵幼小的树苗足以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华鼎奖亦是如此,从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奖项,成长为今日中国民间的“奥斯卡”,甚至几度走出国门,把中国文化和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海歌,聊聊这位山西老乡的奋斗故事。
  华鼎奖是一座桥,一座搭建明星和公众之间平等对话的桥,也是一座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把中国品牌和文化自信树立在世界的桥。
  十二载风云岁月打造一个不同于奥斯卡的荣誉
  创办华鼎奖那年,王海歌34岁。12年过去了,他带领华鼎奖发展成为拥有华德奖、华乐奖9个奖项、5个论坛、两本高档期刊,业务涵盖评级咨询、会展运营、期刊编辑、图书策划、娱乐营销、公共关系、数据整合、节目制作等多项领域的跨媒体融合平台的国际传媒集团。那么,华鼎奖是如何诞生的呢?
  “2007年6月13日,我在北京飞往巴塞罗那的飞机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曾经很红的歌手因为吸毒被拘留。我瞬间被触动,就想着公众会如何看待这类事件?他们眼中的演艺名人到底是怎样的?公众人物应该如何学会自律?”在12000米高空,长期从事新闻管理、对事务极其敏锐的王海歌,当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举办一个由老百姓自己评选的奖项,“评奖依据就是大众口碑!”那时的王海歌,是那么笃定,谁也想不到这个创意对后来的影视圈影响竟然是那么深远。这也从此改变了王海歌的人生轨迹。
  很难想象,华鼎奖最初从创意到启动执行仅用了13天时间。6月26日,北京紫玉山庄俱乐部,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宣布启动,旨在引导公众人物珍惜公众形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征集《中国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签名。当时虚假代言、绯闻炒作、表演假唱等恶俗充斥娱乐圈,所以,王海歌打出口碑这张牌,一时间搅热了娱乐圈。可惜在华鼎奖起步道路上并没有那么乐观,王海歌要做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奖项,起初很少有人支持,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勇士的冒险”,但王海歌却不曾放弃,并坚定“口碑”为王的定位,让奖项实至名归。在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鼎奖,大众也给予了它全新的定位——“全球观众口碑大奖”。这在中国品牌史上,大概绝无仅有。
  多年来,属于华鼎奖的辉煌成就有很多:从北京到太原,从深圳到上海,华鼎奖将一个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与颁奖盛典相联系,衍生出大众对于祖国美好河川的期待和热爱,讲述的不仅仅是明星的故事,更是每个城市美好梦想的缩影。多年后,王海歌通过法律形式将华鼎奖亚洲运营总部落户在了香港,中国运营总部落户澳门,并以此走向更宏大的世界。砥砺前行十二载的华鼎奖,早已成为老百姓和明星心中的那杆“秤”,成为被广大明星和观众认可的权威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鼎奖整个体系中,其独立的评选方式几乎颠覆了使用近百年来的世界传统评选模式,是唯一通过民调形式产生的荣誉,代表了全球的时尚潮流指标。王海歌表示,“这个评价体系就是华鼎奖最珍贵的地方,是华鼎奖的基础,甚至说是华鼎的核心竞争力。”著名电影剧作家赵葆华对华鼎奖所创建的评价体系非常推崇,他认为该奖项的成功之处在于兼有百花奖和金鸡奖的双重品格,以观众欢迎度为主、专家辨识度为辅,是群众基础与专家辨识的权威结合成果,两者缺一不可。
  从山西出发打造中国文化话语权
  2012年,华鼎奖迎来了5岁生日,在这个关键时刻,王海歌做了个重大决定,精简公司业务,专心做好华鼎奖国际化这一件事。如今,用业绩创造神话的王海歌,成了圈里圈外大家最想结交的人物,在美国举办华鼎奖期间,更是有不少名人政要向他发出了邀请和赞叹,而王海歌则认为,人们关注华鼎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奖的公信力,更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公众作为力量的源泉。“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正在逐步建立,甚至成为主导。”王海歌说。
  在世界舞台上争夺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这一直以来都是王海歌成长岁月中的梦想。1987年,还不满15岁的王海歌第一次离开家乡山西,这个从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走来的少年,开始了在陌生的北京长达30多年的求学、工作及创业生涯。大学期间,他偶然关注到了国家话语权建立的课题。话语权背后隐含着国与国之间地位、实力的角逐,记录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竞技。无疑,当时国际话语权被西方垄断,中国地位亟待提高。这个课题深深触痛了王海歌的神经,他便通过查看大量的专业书籍,乐此不疲地奔赴各地找国际问题方面的专家请教、学习、探讨。在学生宿舍里,几十本研究国际传播和话语权的书,都被他写得密密麻麻,做了各种标记。
  1993年,王海歌将省吃俭用攒下的近两万元稿费捐献出来,通过山西的多家媒体,发起、设立了“全国青少年散文大赛”,他尝试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后来,他创办了中国本土第一本专门报道成功人物的期刊《华夏英才》杂志,每年都有不同领域人物评选。他坚持用评选和各种排行榜来建立杂志的权威性,打造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到了华鼎奖,依然不例外。“当时我的想法就有一个,把华鼎奖办到好莱坞去!”王海歌坦言,这种近似于不可实现的梦想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大家都觉得他有点痴人说梦,认为中国给好莱坞大腕颁奖,这事靠谱吗?
  顶着压力,王海歌还在继续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想办法,就在第10届华鼎奖在澳门举办的时候,他通过唐米歇尔制作团队向好莱坞发出了华鼎奖的第一次邀请,包括尼古·拉斯凯奇、妮可·基德曼、昆汀塔伦蒂诺、艾薇儿等在内的24位好莱坞明星、导演出于对华鼎奖的好奇不远万里来到澳门,齐聚2013年度第10届华鼎奖盛典,并借助唐·米歇尔大卡司团队的全新特效、舞台指导、舞美、音乐以及其他先进技术,上演一场美轮美奂的试听盛宴。这在中国绝无前例。
  第二年6月1日,中国颁奖礼在好莱坞首次举办,会场就在好莱坞星光大道边上的蒙特班剧院。在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指引下,华鼎奖正成为中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盛事之一。中国颁奖礼跨越太平洋登上好莱坞的舞台,美联社将当时的华鼎奖颁奖礼视为“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联系愈发紧密的信号”。美国主流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者》则写道:“这是一个集奥斯卡、格莱美、艾美于一体的东方奖项,它来自13亿多中国人的选择。”
  在商界和演艺圈,王海歌三个字一直很醒目,英雄之所以不同于凡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时时保持一颗逐梦的初心。
  不忘初心争做世界和平文化大使
  作为一名蜚声国际的电影节制作人和社会文化活动家,王海歌曾荣获世界卓越华人大奖、世界和平文化大使、国际菁英领袖奖、中美文化年度人物、中国汽车年度人物、中国汽车特别贡献奖等几十项荣誉。在这些奖项的背后,有王海歌无数次夜不能眠、家不能回,还有无数次欢笑与泪水。
  当被问到所获众多荣誉中他最喜欢哪个,王海歌幽默地回答:“我最喜欢世界和平文化大使,它最能反映我所从事的事业,因为我20年来一直在做文化交流。”他说起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访华,王海歌和《华夏英才》杂志策划了“中美关系特刊”,还举办了“欢迎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酒会”。那时,他作为主编专访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莱特、克里斯托弗、万斯和政治、商业、文化领域几十位美国名人。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次活动竟然成了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美文化交流的起点。在此后20年当中,他为中美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数不胜数。
  很多人评价说:王海歌工作起来是拼命三郎,压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大。2016年底,在美国举办的华德奖和华鼎奖,外加首届中美文化产业峰会和第二届华德全球论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活动由于临时发生意外,真正的筹备时间不到两周时间,赴美的工作人员只有五个人。那些天王海歌和团队成员每天加班加点,虽然每天仅仅睡两个小时,可是人像打了鸡血似的,时刻都精神饱满。然而压力、劳累,身体过度透支,终于击垮了这个小个子强人,不久他在上海出差的途中,半夜突发心脏病,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生命中最受考验的22天。
  在美国疗养期间,王海歌依然闲不住,只要一有时间就参加各种中美文化交流活动,还亲自推动了中美文化旅游节和中美文化产业峰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垮,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任。人不光要承受苦难,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2018年,也是华鼎奖“腾飞”的一年,在王海歌的版图中,他不仅要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更是要提升中国文化的产业链发展。“我们与澳门国际菁英会共同设立菁英华鼎影视基金,首期投入20亿美金,用于华鼎奖大娱乐数据和娱乐产业全产业链价值打造。适遇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10年开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崭新的互动机制探索,继续专注于华鼎奖,让它的生命力能实现不断的延续和再造,在中国迎来新时代历史性发展机遇。”王海歌表示。
  精益求精,坚持做一个“匠人”。大道至简,王海歌和他的团队所遵循的正是简单易懂易践行的规律和道理,而这也正是浮躁喧嚣的商业世界所欠缺的东西。

现在致电 0731-65587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