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赋予女性亘古的深沉——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编辑:admin 日期:2019-02-03 18:36:28 / 人气:


有这样一位文学大师,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呼吸到浓浓的京味,弥漫到空气中,散开到胡同里;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悲欢离合……他笔下的祥子、虎妞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老舍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老舍先生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龙须沟》《茶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多描写市民生活。老舍先生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质有感的女性形象,如月牙儿母女、虎妞、小福子等。她们在同一个时代,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母爱》
老舍曾在作品《母爱》中讲述自己的母亲: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作品通过记叙自己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老舍先生的《母爱》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老舍先生是一位有相当强同情心的作家,带着童年时的委屈和成年后对黑暗社会的认识,他把目光投向在生存与死亡界线上挣扎着的人们,特别是当他看到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饱受冷眼与歧视的女性时,无法抑制内心的痛楚。他用特别温柔的笔去描述这些不幸的女性。或许老舍先生把不曾对母亲说的,都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质有感的女性形象。
《月牙儿》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它却成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时不可缺少的伴侣。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此时,小说中的主人公还只是个7岁的孩子。或许此时她还不懂得那装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个地方是件多么悲哀的事。她只是因为冷、饿和没人理而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当“我”拿着妈仅剩的唯一不可当的东西银簪,坐在那关闭着的大门前时,月牙儿在天空中照着“我”的泪,当妈给人洗脏衣服时,“我”更爱这个月牙儿,爱它投给地上的那点小影子。
“我”再一次看见月牙儿是在“妈坐了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去”,一个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时,此时的月牙儿“象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这时,妈为了“我”不饿死,再嫁了,妈不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此时她的脑海里一片迷茫混沌,这个世界也是迷朦看不清楚的。
“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这是“我”在三四年后再一次见到的月牙。因此时“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后“妈”屋里常有男人来,尽管她还不大懂这些事,但已是“要在小学毕业”的她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不得不恨妈。可后来妈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觉到它是那样“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它“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月牙儿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里的感受,此时的她孤苦无助。但她还是努力地同命运抗争着,没有丧失做人的尊严。她不愿像妈那样,虽然她也理解妈。然而将来对她来说是渺茫的。“我又老没看月牙了,不敢去看,虽然想看。”
“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毕业后她只能自己挣饭吃了,她怀着希望四处奔波,然而没有事情给她做。她没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着,终于她认识到“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温柔的,它把一些软光轻轻送到柳枝上”,并感到“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于是善良、单纯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爱的迷梦。
耐人寻味的是文章的结尾,正当她打算嫁人不再继续堕落时却被送到了监狱里。于是,她甘愿在此了结一生,她又看见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儿……“我”与月牙儿形影相吊,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转的抒情性。
《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笔下经常出现的,并且能够表现其女性观念的形象几乎都在这部作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作品中的韵梅是老舍先生塑造的理想的贤妻良母的典型。
她朴实善良、温顺贤惠、遵守礼节、任劳任怨,整日操持全家十口人的吃喝穿戴与亲友邻居的礼尚往来。她和婆婆一样本分地做着女人,不参与该属于男人的事,但家中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
她真诚地爱着丈夫,不要求感激,她就像一只蜡烛,只管燃烧,不求回报。她用隐忍和微笑应付一切艰难局面和难堪场面,在艰难困顿中撑起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照料孩子、侍奉老人。
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期,她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勇敢,心胸也更宽阔。在从前,厨房是她的本营,院子是她的世界;现在,她的世界由四面是坡的院子到高山大海,而那高山大海也许就是她的国家。她的视野也从个人的小家庭扩展到了整个民族和国家。在老舍先生看来,韵梅的好品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
《骆驼祥子》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塑造了两个个性分明的女性形象,虎妞和小福子。
虎妞一出场,似乎一个“悍妇”走进了我们的眼帘,她像个“全能手”,帮助父亲照看车场,管理车场里的车夫;她是粗犷的,她爱祥子,用各种方式向祥子表达爱;她也是细腻的,虎妞要祥子在刘四爷寿宴上送礼,以拉进两人之间的关系;她也是擅于心机的,用“假怀孕”这种方式逼迫祥子娶她。
虎妞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她对待祥子是野蛮占有式的爱,对车场里的车夫们是泼妇式的戏弄,对小福子这种弱势群体是落井下石式的排斥。如此种种,虎妞似乎是个畸形的人物。
老舍先生对虎妞最终设定的结局是难产死亡,她因“假怀孕”得到了祥子,因难产失去了祥子,也彻底地丢掉了性命。
小福子也是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苦命且坚强的女性,她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卖给军官为妾,后军官出去打仗,她又被迫返回原点,去照顾父亲和弟弟。她的回家并没有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希望,反倒是增添了一份负担。她对祥子那无果的爱,和被虎妞泼冷水的无情嬉笑,使她更加感觉到生活的无奈。最后,为养活两个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老父亲,她不得不以不情愿的方式养家。她是被当时黑暗的社会逼迫的,她得养活家中的三个男人,还接济过祥子。本以为她会好好地活下去,然而,她选择了自杀……小福子是柔弱的,也是坚强的。
老舍先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坚强的,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让自己坚强地活着,她们身上被赋予了女性亘古的深沉。

现在致电 0731-65587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